钙性的思想者
胡意如(胡琼露)
游宇明,副教授,一位身高180多厘米的彪形大汉,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很斯文。在街上偶尔遇见,总见他行色匆匆,或踩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或步行,腋下或单车的后座上总夹着书或牛皮纸袋,有时还一边走一边翻阅。不几年,浓密的黑发间居然夹杂了不少白发,其实他才42岁。
今年9月,搜狐体育:作协在湄江举办笔会,又阅读了他的文集,才感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他送给我他的第一本集子《给自己一片悬崖》,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为本省中青年作家作品出的“屈贾文学丛书”中的一本,也是游宇明10多年艰辛写作收获的第一部文集。这本书很有分量,值得一读!
拿着游宇明的《给自己一片悬崖》,我很随意的翻到了最后一篇,题目叫《为什么“不在乎”》。文章写到发生在美国的一件事情:一家著名媒体的主持人要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厅采访当时在任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大厅里贴着告示禁用手机,主持人想借用希拉里的王牌违个小规,被大厅看门人严厉制止。主持人问看门人:“你知道她(指希拉里)是谁?”看门人回答:“我不在乎。”于是作者大发感慨:“哈佛大学看门人的行为不太容易出现在人治社会,在那种体制下,下级对上级(包括上级身边的人)一般是会采取谄媚态度的,‘我不在乎’会变成‘我很在乎’。原因非常简单:下级的饭碗和前程都操纵在上级手里……要让弱势人物有勇气向强势人物说‘不’,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机制,那就是弱势人说了‘不’之后,强势人物没有条件报复他。而这种机制的建成必须依赖法治。”最后作者十分肯定地说:“当我们每个人都敢于对权势说出‘我不在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成为公民社会,我们的民族也才寻得到了真正的长治久安之路。”有人评价中国的文学缺钙,作家也缺钙,我看并不尽然,像游宇明这样的就很有钙性。这篇文章被《中国文化报》刊登在“芳草园”的头条。
再倒着往前翻,又是非常抓人的一篇《真诚的世俗》。说的是学校老师让学生们回答一道测
试题:“假若本地发洪水,你家里一台高档电脑与学校一台旧电视机都面临被洪水淹没的危险,你先抢出哪一台?”全班同学都回答,先抢出学校的旧电视机;只有一名同学回答把两样都抢出来,结果老师批评了这位同学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游宇明由此谈到尊重思想的多元性、个人的权利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等问题。他直言不讳地写道:多年来我们对公民进行的都是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的教育,这自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把公与私彻底对立起来,好像什么事一与“私”搭了边,人的道德水准立即降了一个档次,那就走向极端了。他甚至毫不容情地批评:正因为我们曾经一味提倡向公、向高,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超出了一般人在生活中可以抵达的高度,其结果原本高尚的道德变成了一种集体撒谎,甚至成为贪官或者政治投机者的作秀。他很真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其让大家虚伪地崇高,何如让一部分人真诚地世俗。”当然他提出的世俗是指不逾越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世俗。这篇文章在《南方周末》登出后,先后被《杂文选刊》、《视野》、《报刊文摘》、《文萃报》等50多家报刊杂志
转载。其实他只不过讲了几句大实话而已。
游宇明的散文和随笔过去写得柔绵纤丽,现在很不一样了,表现出对政治、对社会、对弱者的极大关注。他认为世界是强者与弱者共处的世界,财富是一种责任,有钱的人应该目光向下,为穷人的脱贫致富尽一份力,处于强势位置的人对穷人要有爱心。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他觉得人只是大自然的生命种类之一,自然与其他动物不是人把玩的对象,所有的生命都有权利享用自己的生命体。反对对大自然进行过度“开发”,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充分体现。
他还提倡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对于大自然,游宇明更是情有独钟,他的《青山不语》、《
绿水之约》、《家住清风明月中》、《林子是一种乡愁》等篇什,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人类却似乎并不感恩。于是他无比沉痛地质问:没有山川、树木、动物、花草,我们又怎能“诗意地栖居”?
游宇明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
(本文作者系原《娄底日报》科文部副主任,现政治部主任,搜狐体育:首届名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