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平民歌者
--青年作家游宇明创作漫评
认识宇明,始于92年我来到娄底师专中文系工作。一到师专,就有人指点着一个“海拔”1米85以上的高个子介绍说:他叫游宇明,我们学校大名鼎鼎的笔杆子。宇明这人特随和,第一次见面就豪爽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兄弟。后来,我们真的成了文学上的兄弟。因为同为文学的虔诚信徒,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谈创作体会,交流创作成绩。慢慢地,我就成了宇明的第一读者。宇明一旦有了得意之作,总要把他的腹稿说给我听。发表了作品,也第一个找我分享文学带来的幸福和喜悦。因而,我可以很清晰地描绘出他的创作轨迹。
宇明八十年代中期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时开始文学创作。最初,他迷恋诗歌。宇明的诗,歌唱父亲、歌唱村庄、歌唱自然、歌唱劳动、歌唱生命之根。作品激情充沛,语言晶莹明丽。他的诗作,散见《青春诗歌》、《诗人》、《青年作家》、《辽宁青年》、《文艺生活》、《散文诗》、《湖南工人报》等报刊。其中《一粒浪漫的种子》获首屆《青春诗歌》“青年诗人杯”大赛优秀奖。
一
宇明钟情于诗歌,而诗歌给他的回报并不丰厚。但对文学“中毒”已很深的宇明并不计较得失。文学之灯,为他驱赶了心灵中曾有的暗影,使他暂时忘怀现实生活之痛。他更加勤于阅读,勤于思索。可以说,痴迷于诗歌创作的这一时期,是宇明后来出成绩的积累期。熬过了耕耘的艰难,文学终于对她的痴情追寻者露出了灿烂的笑颜。
宇明创作步入高峰期,是从他98年后转向散文创作开始的。写诗起家的宇明善于观察,感应敏锐,思维灵活,语言功底扎实,这些,为他铸造散文创作的辉煌提供了厚实的思想艺术准备。宇明的散文创作起点高,来势“凶猛”。自98年至今,他已在《散文》、《羊城晚报》、《当代小说》、《青年作家》、《星火》、《中国铁路文学》、《中国文化报》、《检察日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中国妇女报》、《生活时报》、《爱情婚姻家庭》、《人生与伴侣》等上百家报刊发表作品近三百篇。《给自己一片悬崖》、《让心灵站立》、《没有一颗心不可以被点亮》、《机会的定义》等几十篇作品被《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知音》、《中国剪报》等名刊名报转载。其中《给自己一片悬崖》被转载5次,《让心灵站立》被转载3次。
宇明的散文,体式上大体可分为纯散文、随笔两类。这两类作品,代表了宇明目前创作的最高成就。宇明的散文,发表的数量多,精品也多,特色十分鲜明。
(一)
宇明的纯散文以现在态的城市生活为主,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题材,关注普通人生存和情感,着力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心灵中的宗教》、《读过一次这样的书》、《抚摸一个词》、《桥》、《牵挂老刘》、《远处的枝》、《善良的脚印》、《
赵
老师》都是这一类作品。
《
赵
老师》(载《湖南日报》)写单位的同事
赵
老师。
赵
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作者只择取了几件日常琐事来写。邻居中午时间唱卡拉OK影响他人休息,
赵
老师大发脾气,说话语气重得让人无地自容;有人在一楼煤房就地发动摩托车弄得尾气熏人,
赵
老师作“狮子吼”让人难堪。经历了这两件事,大家对老赵都有些看法,觉得他斤斤计较,不懂让人,脾气太差,动不动就发火。有人甚至把他这种性格与他“文革”中遭受的苦难联系起来,说他现在有一种“讨债”心理。所以,大家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跟他接触。然而,就是这位
赵
老师,当单位有的人丢垃圾隔着绿化带随手乱扔却没人管时,他把乱扔的垃圾扫得干干净净,还在马路边写下两行大大的粉笔字:“美好的环境大家保,多走几步又何妨?”也就是这位
赵
老师,在别人都上班去的时候一个人头戴草帽手拿铁夹在宿舍楼前默默清理大家扔下的快餐盒、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平凡的人,琐屑的事,一经宇明艺术灵眼的摄取,立即有了一种透视和放大的效应。透过“狮子吼”,透过默默拣拾垃圾的身影,“
赵
老师”心灵深处的正直和善良像金子在文章中闪闪发光。作者情感的灌注,抑扬有致的结构,深刻凸现了“
赵
老师”这种平凡的人的人性之美。
《牵挂老刘》(载《湖南日报》)的主人公更普通。宇明笔下的老刘是一个修车匠。这人非常忠厚。修车技术一流,收费天公地道。你的踏脚板坏了,他主动给你换上,只要不是新的,决不肯收钱;你的剎车不灵,他会给你调好;至于平时借他的气筒打打气什么的,说都可以不说一声。他为人诚实,卖的零配件来路正宗,而且比商店便宜。特别使人钦佩的是他立了一个规矩,谁在他的店里买了配件,车子的修理费可以免除。他还置了几个小凳子,给需要修车的人坐,一边修车,一边陪客人拉家常。他整天都是笑眯眯的,活像一尊弥勒佛。这是一位多么普通而又多么富有人情味的修车匠!宇明饱含感情的笔,拂去了生活蒙在人物身上的灰尘,也拭亮了我们因习惯性麻木而漠视的眼,使一颗金子般的心灵辐射出本质的光芒,使滚滚红尘中的读者又一次被种种表象掩盖之下的人性美所征服,所感动。
《抚摸一个词》是对当年曾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过自己的
班主任
老师内心深处师爱的挖掘与品味;《生命的大地》、《远处的枝》是对只求付出不问回报的“血浓于水”的人间母子情、兄弟情的颂扬与歌唱;《读过一次这样的书》则是对互助互爱、尽职尽责的提倡与褒扬;《善良的脚印》是对人与人之间真情对待的追寻与呼唤。宇明的纯散文,以挖掘人性的真善美为己任,颂扬真诚、善良、友爱、亲情、正直……笔触细腻,表达委婉,读来有诗的韵味。
正如生活中有阳光就会有阴影,宇明的纯散文中,也有不少揭示生活矛盾的篇什。如《青山不语》写自己游株山公园所见,揭示都市人享受生活时对自然的伤害;《城里的猫》由家中鼠害开笔,接着写借来的猫因过去生活太优裕而丧失了捕鼠能力,进而提出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忧思;《聆听土地》在对土地的深情礼赞背后藏着作家对人类破坏性使用土地的忧虑……此类作品,记叙里有揭露,希望与忧患并存。作者用自己正直的笔尖,挑开生活中的矛盾,骨子里还是劝人向善求真,抵达美好的人性。
宇明的纯散文中还有为数不多的乡村题材作品值得一提,比如《麦笛》、《故乡的薯干》、《乡间娱乐》。这些作品,或者是对昔日乡下少年爱不释手的自制土乐器“麦笛”的深情回望,或者是对故乡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小吃红薯干的留连回味,或者是再现乡间春节期间耍狮子的娱乐图,无一例外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联系了起来,传达出社会进步的跫音。而留连回味的深处,又隐含着人的变化:比如欲望的复杂,纯朴善良的流失,精神心灵的荒废……所有这些,还是没偏离对人性的关注,对真善美的呼唤。
(二)
宇明的作品中,发表量最大,转载最多的,是他散文中的随笔。他的随笔以写人生的居多。他的人生随笔注重于对社会“人”的探讨,重视诗情与哲理的融合,追求可读性与品位的统一,形成了自己清丽雅致深刻亲切的风格。具体说来,构思上,追求角度的新颖,善于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主题。结构上跌宕起伏,很少平铺直叙。语言上口语化和诗化相结合,多用短句,多用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比喻,避免食洋不化的概念,具有明显的美文意味。因此,宇明的人生随笔深受青年生活报刊编辑的青睐和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下面,就宇明人生随笔创作特色作择要评说:
1、新颖独特的构思角度
宇明自己说过,他“每次构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写,尽可能避开寻常角度和习惯思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每一篇人生随笔,都是角度新颖之作,让人一见就生出阅读之心。我们先来看他先后被转载过5次的《给自己一片悬崖》(原载《中国妇女报》,《读者》等5家报刊转载)。
文章先讲述了一个留澳学生的故事,他为了应聘“澳洲电讯”一个年薪3万5千澳元的线路监控员的职务,谎称自己有车,会开车。招聘主管让他4天后开着自己的车来上班。第4天,这位没车也从来没有开过车的留学生竟真的驾车去公司报了到。后来,他还成了“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面对这样一个故事,一般人会去赞叹留学生的勇气、毅力、自信。这样写,都可以,但又都显得老生常谈,不能给读者新的启迪。宇明却能避开人人都可能走的大道,独辟溪径。他设置了一个核心比喻,将留学生敢于向自己挑战毅然斩断自己退路集中精力向前方冲锋的行为比作“给自己一片悬崖”,取喻贴切,新意顿生。
《曾经沧海也为水》(载《生活时报》)则是唱了一曲婚恋爱情方面的翻新之歌。文中的“娟”因十多年前爱是的一位作家,从此以作家为“蓝本”为自己规划了一种固定的配偶模式,然后用这种僵硬的模式去套自己遇到的活生生的人,以至错过了本可以拥有的爱情的美丽。作者写道:“沧海有沧海的博大,内河有内河的潇洒,巫山云有巫山云的美丽,长城云有长城云的豪放……学会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爱情思路吧,曾经沧海也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这样的标新立异之论,自然有了新的认知价值。
《假如让大人做一次作文》(载《中国改革报》)从女儿班上学生做题为《我最爱的人》的作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写最爱的是自己的父母写起,作者突发奇想,假如让大人也做这样一次作文,并且规定不许讲假话,会有多少人说自己最爱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呢?从而引申出,我们要懂得用真心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视角独特,道人之所未道。
诸如此类在角度上出奇思妙想出深刻出品位的文章太多了,给大家看一些标题吧,从这些标题上,你完全可看出作家独运匠心的努力:《用倒计时经营自己的生命》、《找个活着的理由》、《爱就是一只耳朵》、《丈夫是一种职业》、《与“水”“米”交手》、《快乐地忧伤》、《茶壶男人和牙刷男人》、《玫瑰女人和白菜女人》、《爱情在婚姻中成长》、《路在手上》、《机遇是一枚钉子》、《带点“傻”上路》。
2、婉转曲致的文章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古人的教导。宇明自己也说过,写文章“结构上喜欢有点波澜,不想平铺直叙”。人生随笔不像情节性很强的小小说,能方便地利用情节的转折营造结构上的波澜。人生随笔骨子里是散文的,写性灵、写感受、写思索,很难翻出花样来。即便这样,宇明也没有放弃文章结构多样化的追求。他的人生随笔,篇篇是说人生之理的,但篇篇有其独具的面目,篇篇有鲜明个性。发表了此类作品数百篇,少有重复别人,也少有重复自己的,宇明的确难能可贵。这里,仅以他的《让心灵站立》为例略作些剖析。
文章引述了德国著名医生和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不肯曲意逢迎国王的故事。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病人那样!”科赫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病人都是国王。”故事引述完后,作者没有急于去引申科赫不事逢迎,不向权势献媚的硬骨头精神,而是用一大段文字对故事作了些假想、发挥,评说俗人眼里科赫此举的“傻冒”,指出,如果他能及时逢迎,可以为自己带来很大的现实的好处。过后,才归结到本题上来,正因为科赫有这种在权势面前坚持“让心灵站立”的精神,使他赢得了我们持久的尊敬。这一层跌宕,影射了现实中的俗人,丰富了“让心灵站立”的精神内涵。接着,作者登高望远,将在权势面前“让心灵站立”引申开来,指出在金钱、女色、荣誉面前也要“让心灵站立”,进一步拓展了“让心灵站立”的社会内涵,增強了它的现实针对性。再往后,作者笔触一转,谈论“让心灵站立”的精神人格基础,指出“让心灵站立”需要一种心怀大众的胸怀,需要悬崖上的松树那样的底气、实力。最后一段归结全文,指出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应以“让心灵站立”作基本的人生目标。纵观全文结构,作者没有作讲完故事就直奔主题的简单化处理,而是以故事为形象依托,步步展开,层层拓深,有引申、有发挥、有拓展、有陪衬。诵读全文,如行山阴道中,步步有景,令人应接不暇;又如置身苏州园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引人入胜。文章题旨也因此像云蒸霞蔚的山峰,厚重里平添了朦胧搖曳之美。短短千字文,结构能处理得如此精致,足见作家的艺术匠心。
3、清雅风趣的语言风格
写诗出身的宇明,把他诗歌语言表达方面的天赋移植到了他的人生随笔的创作中来。他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注意表达的生动形象和诗意余味。他的作品中,气韵灵动、诗意浓郁的句子俯拾即是。他又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善用短句,还时不时作些调侃。因此,他的人生随笔比一般言论的语言更形象、更细腻、更精致、更幽默,形成了清丽雅致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其实还涵盖了他所有的散文)。他的《没有一颗心不可以被点亮》、《让心灵站立》等佳作,都鲜明体现了这种语言风格。限于篇幅,下面仅选取一些语言片断,供大家品味:
“婚姻像我们的身体,亲密就是喂养它的粮食,你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吃饭,否则的话,你就会被粮食撑死,然而,你也不可一天不吃饭,因为吃饭毕竟是一个人生存的前提”(《亲密与距离》),谈婚姻既不能缺乏亲密又不能不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个比喻,将道理说得浅显明白又不乏幽默情味。“诚实是一颗心通向另一颗心的前提,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心灵的警惕、戒备比作一扇大门的话,那么诚实就是打开这扇大门唯一的钥匙”(《打开信任的钥匙》);“不当的宽容像一把野火,你让谁靠拢,就会烧毀谁的良知;不当的宽容像一面悬崖,你让谁攀登,就等于给谁掘了一个坟墓;不当的宽容还像一片惊涛骇浪,它只安排出发,却永远不会安排生命向远方的抵达”(《不说宽容》);“生活就好像一口井,如果我们只是听任自甘堕落的泥沙、树叶堵塞它,而不懂得用意志、勇气、奋斗经常淘挖它,这口井绝对流不出清冽的泉水”(《让生命飞翔》),这三段话,选喻生动形象,句式整齐有气势,表意淋漓酣畅,语言简约而又余味深长。
宇明的随笔中,文化随笔虽然不多,但质量颇高,它们体现了一个大学教师、一个作家--双重的灵魂工程师对文化的关怀。他发表在《中国妇女报》的《泡沫文化》和发表在《当代小说》的《追星、造星及其他》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内心深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宇明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创作了大量散文的同时,宇明也写了不少的杂文、小小说。宇明的杂文主要发表在《杂文月刊》、《中国文化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科学时报》等报刊。杂文《帽子的另一面》获99年河北省“狮子楼杯”杂文征文二等奖。宇明的杂文关注当下,对社会阴暗面多有指斥,角度的巧妙,语言犀利,有激浊扬清之功效。宇明的小小说数量不多,却几乎篇篇是力作。宇明的小小说多写家庭婚姻题材,对围城中人颇有警示意义。他的小小说《悬崖上的花朵》写插足的第三者在道德面前的退却,《情人节的礼物》写有钱人的真爱,两文分别被《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选载。
三
以上是对宇明创作的粗略描述。生活中的宇明,是一个耿直有血性的人,是一个嫉恶如仇敢爱敢恨敢怒敢言的人,是一个既不失诗人的烂漫激情又能直面现实的人。平常生活中有什么看不惯的事他爱批评,被人戏称“游大炮”。他的主业是当代文学教师,副业是作家。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身份,使他天然地以平民的眼光看取生活,以平民的立场思考生活,以平民的心态艺术地反映生活。加上他对生活对事业对文学的激情,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激情的平民歌者。作家是靠作品定义的,从宇明作品中映现出来的作家对平民生活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究,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崇尚,对假恶丑的鞭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也印证了宇明是一位激情的平民歌者。宇明自己说,“文学是一座山,我就是一个爬山者,也许山顶上有许多美丽的风景,也许山顶上只有一块石头,但不管得到什么,我都无怨无悔。梦想永远是动人的。”如今,在湘中的山村里长大的宇明梦想已经成真,在文学的山顶上,他看到了石头和石头以外的风景。不过,“这山望着那山高”,宇明还有更高也更美的山要登。
(作者系知名杂文家,nba比分直播_搜狐体育-投注|官网文学院副教授,原发2000年第3期《大地》,此文是报刊所发的最早的有关游宇明的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