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繁华易素心
董黎丽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不为繁华易素心”,虽短短七字,但尘世喧嚣,能做到却是不易。《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一书讲述了民国这个非常特殊的年代,一方面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文人、学者又在时代的夹缝中尽显其个性、性情。胡适的宽容、傅斯年的认真、叶企孙的高尚、陈寅恪的耿介……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游宇明先生用这七字来形容民国文人风骨,而我认为天下气节高尚之人可通用。
素心,无高低贵贱
人生路漫,素心是一抹心境的操守,与地位、名气无关,无高低贵贱。
此书不仅对大师级民国学人礼赞有加,同时也浓墨重彩地介绍了那些名气稍逊一筹的民国学人:拒绝做“猪仔”议员、公开揭露曹锟贿选的邵瑞彭,直言清官比贪官好、拒绝跟风批吴晗的徐中舒,坚守心灵原则、拒受勋章的报人胡石庵……素心与地位、名气无关。
我们无论处于怎样的职位,都要秉持一颗廉洁高尚之心。可能有人会认为自己与权力沾不上边,廉洁与己无关,其实廉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操守。单位的一支笔,一张纸,相比于一些官员贪污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可谓是微不足道,可这也是不廉洁的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应当铭于心践于行。多少巨贪,也仅仅是从那没人在意的吃一点、玩一点、拿一点开始的。这种“贪公家小便宜”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我们要高度重视,廉洁并不是与我无关、高高在上的东西。
素心,忌纸上谈兵
素心,需付诸实践,转化为素行。心中再美的蓝图,不勾» 出来也枉然。
心系苍生社稷、坚守学术良知、秉持公道正义、µ 泊功名利禄是民国文人、学者的共同品质。民国学者的风骨和气度,大师的操守与性情,于今仍值得敬佩。此书着意寻找历史与现实的交合点,从历史细节中挖掘今人缺失或需引以为鉴的东西。
廉政建设,关键是要从实践做起,切忌纸上谈兵,喊口号、讲空话。在日常工作中,要本着“真干事、干真事”的态度,专心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坚决杜绝官僚作风等不正之风对自己的侵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不吃拿卡要,不推脱卸责,认真办好每一件事,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在强调廉政的同时,不能忽视勤政的重要性。“勤”出成绩,不能只守清廉却毫无作为。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思想,这是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素心,需坚守原则
素心,需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花花世界诱惑,不向困难折磨低头。
读这本书,对人物故事后面几句短短的评论印象深刻:“每一个人都有一副父母赐予的骨头,有的人骨头很轻很软,一顿饭、一包烟就可以将其收买;有的人骨头很重很硬,金钱、权势、安逸的生活、旷世的名声都无法使之改变自己的坚守。原因很简单,前者的骨头只是一般的骨头,而后者的骨头却加入了一种精神养分,即骨气。”所谓骨气,就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的“素心”。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面对来自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戒骄戒奢,不攀比、不贪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仅管好“八小时以内”,还要守好“八小时之外”,人前人后一个样。修身养性,坚守原则,是领导干部做到廉洁从政的保鲜剂。
谁为繁华易素心,繁华落尽成一梦
那些腐败分子的一时风光只是繁华一梦,繁华落尽只剩悔恨。书底的推荐语说作者“寓批判于缅怀,情牵民国,心系当下”。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便是反思,无自觉却有意识的反思。
正如该书序言所说:“以期让读者在新的现实和语境中得到启发和教益,于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中重塑失落的民族之魂。”作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我们要坚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坚守自己的“素心”。
(作者单位:杭州市拱墅区司法局)
(原载2012年第11期《东方法治》“法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