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在同德楼601举办第二期“学术沙龙”活动,旨在进一步营造我院整体的科研学术氛围,增强科研团队凝聚力,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科研互鉴。本次活动由彭广威副院长主持,由材控教研室承办,学院青年学术骨干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徐振峰博士结合自己的研究进行了“Fe-15Mn-3Al-0.7C钢晶界M23C6 碳化物多种形貌形成原因的研究”学术报告。他对TWIP钢的应用背景和发展前景、目前面临的瓶颈和应对措施、碳化物析出的位相和形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其本人研究中M23C6 碳化物形貌实验表征和分析过程以及所提出的生长模型进行了重点阐述。徐振峰博士一直致力于对高锰钢和高锰TWIP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相关SCI论文11篇,其中TOP期刊4篇。主持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1项;2023年博士后入中国矿业大学流动站工作;2024年入选搜狐体育:科技专家库。
其后,刘辉新博士分享了本人国自科成功申报的经验,进行了“自科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心得与体会”的专题报告。刘博士详细阐述了申请书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内在联系。他指出,摘要、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等部分都是相互关联、支撑的。在撰写时,应注重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和连贯性,确保整个申请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刘博士指出:撰写申请书首先要追求卓越,不要抱怨平台;其次要多与同行交流,切忌闭门造车;最后要注重开展预实验。刘辉新202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获公派留学在德国宇航中心空间材料物理研究所访学1年。主持国自科、省自科和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各1项,横向课题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4篇为中科院一区顶刊;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项。
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与会成员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并对如何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及“卡脖子”技术组建交叉学科团队,根据相关领域背景提炼科研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能源与机电工程学院“科研学术沙龙”是以本院科研人员为主,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以“聚焦前沿技术、共创科研发展”为宗旨,围绕展现学术前沿动态、交流学术观点见解、分享科研心得体会等主题,编织科研合作纽带、实现思想碰撞,构建我院共享共建的科研学术活动的平台阵地。(文:徐振峰,刘辉新;图:彭广威,吴吉文;一审:卢婧嫚;二审:彭广威:三审: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