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
文学院15级汉文二班 蒋励
当初看这部书,还是上高中的时候,当时很震撼,毕竟情节直叙,但是没有更深的感触。几年后再重新读一遍,突然发现有了很多新的感受,我想说的是“局限性”这个话题。你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看这本书,他们会觉得这本书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智商不在线,他们会问:为啥村里人要听白嘉轩的?为啥村民这么愚昧还信鬼神?为啥要对小娥这么狠?其实观众在看书的时候,你站在的角度是“上帝视角”,你看到这原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书中人并没有这个视角,而且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历史的局限性”。
白嘉轩的一生,都想要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希望别人都按照他设想的去生活,或者说,按照祖宗要求的那样去生活,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这是所有人的悲剧;白嘉轩不想跟生活妥协,不想跟别人妥协,那就要别人向他妥协,这公平吗?这不公平,人都是追求自由的,势必就会有抗争,可是白嘉轩追求的是大部分人利益,这个世界也需要这样“腰板”硬气的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下,这都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人类社会维持秩序的根本。
至于白嘉轩的见识,肯定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包括今天,当我们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你想的不是怎么做是对的,而是想着按照“惯例”来解决,就像西方法系中按照之前的案例来处理当下的案件一样,我们大都相信前人的智慧,就像白嘉轩一样,相信祖宗成法。
当看到小白灵裹小脚那一段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在骂前人愚昧,可是如果你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呢?你会怎么样?你是会适应潮流裹了小脚还是奋起反抗“将来没人要”?满清入关后,要求所有汉人剃头,时人说“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为今人熟知,另外一个可能就不熟知了,那就是要求不准妇女裹脚,也是砍头的罪,但是终是没有遏制住这股风气,“眼见皇帝拿平民百姓的缠足没办法,小脚狂们自是欣喜,奔走相告,还演生出缠小脚是汉人“男降女不降”的说法,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这样的事,今人能想的明白吗?不明白,这是什么?这是历史,历史有他的局限性。
冷秋月的悲剧是必然的,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贞洁牌坊”,在明朝初期,丈夫死了,妻子要马上自尽才能显出贞烈,后妃陪葬到了明中期才取消,这都是真真的发生的历史,他们愚昧吗?他们可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啊!今人看来自然是真的愚昧,无法理解,可是历史中的人呢?冷秋月是一个可爱的人,她只是顺从的接受当下的社会规则,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媳妇,既然规则是让她守活寡,那她就只能守活寡,既然鹿兆鹏要让她变成弃妇,她也只能按照规则上吊了。
鹿兆鹏只是表达出了对包办婚姻的抗争,但是他没有深切的表达出对冷秋月的怜悯,在城里租个房子安置下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要说,鹿兆鹏演的是一个无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绝不向世俗妥协,世俗是什么?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感情,这样格格不入的人,怎么开启新生活?
鹿兆鹏这句话算是说对了。
朱先生看上去是个开启上帝视角的角色,其实书里他说了他的人生哲学:“知行合一”,这说的是王守仁的心学,做到“知行合一”,就真的是开启上帝视角了,悲欢离合、恩怨情仇皆有来处,也皆有去处,所以他才能对新思想、新事物有着合理的接纳程度。
很多人说娥姐是这本书里反抗封建礼教的一面旗帜,其实她只是一个想要进入祖宗祠堂的人。
我们每个人,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们这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就跟白鹿宗祠的传承一样,人不能忘了祖宗,祖宗有对错,祖宗有他的局限性,不能一概抹杀。我们的历史不是只有大清朝,多读读历史,会让你明白,你为什么会成为你,你为人处世的理念原则,都是有来处的。多读读历史,会让你明白,你是有来处的。
人同此情、情同此理。过日子,真的是“日子总会亮堂,麦子终又再黄”。
【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