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25?点击: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系到能否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能否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工作,能否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而从根本上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直接决定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成败。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不仅强调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而且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提出
由于“文革”造成了对毛泽东思想的庸俗化,造成了人们没有能够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因此在“文革”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就敏锐地抓住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是已经解决的、不言自明的问题,但是邓小平从“文革”给人们思想认识造成的严重危害出发,提出了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可以说是邓小平在党内较早明确提出了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这不仅是出于对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而且也是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1989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明确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2]他认为,在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都是始终存在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这也是需要人们不断深化认识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直是困扰党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创建时期,李大钊就曾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推动全党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刘少奇等人都极力推动全党学习、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具体内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深入思考。而这又直接影响了人们能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党内,正是邓小平较早地意识到要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并进而论述了这一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延续了他对于问题思考的特殊路径。这一路径就是否定式思维。在第三次复出之际,邓小平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拨乱反正。因此,他在洞察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时,首先通过否定错误,进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一)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
针对“文革”后一些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针对“文革”造成的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主义认识,邓小平明确指出这种态度和认识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是假马克思主义。此外,邓小平还强调,否定发展生产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所以,林彪、‘四人帮’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则。”[3]邓小平通过否定教条主义式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发展生产力”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提出了要反对“假马克思主义”、提倡“真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样,通过否定错误,邓小平逐步开始阐述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HTK〗其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邓小平历来强调,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针对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观点的忽视甚至扭曲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4]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5]针对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人否定无产阶级专政、试图颠覆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认识和行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明确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此外,邓小平强调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立场。针对“文革”结束后人们在对待毛泽东和建国后党的历史等问题方面出现的两个极端,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6]所谓全面的观点,就要克服那些片面夸大毛泽东和党的错误的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认识论;所谓科学的观点,就是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感情用事,避免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很显然,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鲜明地强调了“全面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
〖HTK〗其二,从价值和手段统一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7]这就从价值目标上指明: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邓小平不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而且还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条件和手段。所以,邓小平在每次谈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时,都始终强调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条件和手段,这就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这也是邓小平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要物资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8]
很显然,在邓小平看来,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而实现这一理想在社会主义阶段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可见,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时,克服了以往只从价值角度考虑而忽视手段的问题,实现了价值和手段的统一。
其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民主革命时期,针对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党内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是由于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推动党领导的革命取得成功。建国后,党领导的建设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同样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而毛泽东晚年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也是因为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文革”及其之后一段时期的思想僵化,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强调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9]邓小平对于实事求是的定位是很明确的,即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就是说,实事求是作为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离开了实事求是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邓小平多次强调,他是“实事求是派”。
其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一时间,国际、国内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等等错误思潮甚嚣尘上。针对这种情况,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并没有过时。他说,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0]因为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以是科学的、不会过时的。邓小平不仅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且更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了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曲折性规律。此外,从辩证法的角度,他还说明苏东剧变也能锻炼社会主义国家,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邓小平关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观点,不仅从本质论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同时也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邓小平在强调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多次说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邓小平明确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1]
邓小平不仅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前提。这就是说,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倡实事求是决不能离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12]
(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所以必须坚持。针对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指出,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个根本问题。[13]
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一方面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中,另一方面要体现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
邓小平通过在国际范围内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在国际阶级斗争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要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优越于其他的思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14]
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还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坚持。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坚持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15]也就是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能否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具体到中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6]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
1978年3月,邓小平就号召:“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政治水平。”[17]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18]邓小平这里所说的“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学习的内容上讲,要学马列的精髓,马列的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邓小平认为马列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二是从学习的方法上讲,学习马列一定要活学活用,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不能够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邓小平所说的“管用”,实际上就是强调学习马列主义最终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所谓“管用”就是说学习马列最终要能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可见,邓小平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必须是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在党内较早认识到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并没有搞清楚。邓小平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它推动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了人们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正是由于邓小平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温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将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
注释:
[1][2][5][7][8][10][13][15][16][18]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291、274、137、254—255、382—383、299、191、213、382页。
[3][4][6][9][11][12][14][17]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87、244、143、143、278、191、99页。